开斋节
开斋节 今年的开斋节是深秋,经历了绿色而泛滥为金黄的稻野,转眼间只剩下无垠的根茬和秃萎。平展展的荒野中偶尔有几头放野的牛儿,寻觅着最后几根未被秋霜杀尽的星绿和遗失的稻穗。 村子里,家家院里飘出阵阵清香。大人们按照传统的规矩,虔诚地进行沐浴和礼拜后,支起油锅开始炸油香、麻花和馓子,为即将到来的神圣的开斋节盛上丰盛的家肴。母亲和平原上所有的穆斯林主妇一样,忙碌着操办节日。每到这个日子,母亲是家中最劳累的。提前熬好花椒水,准备好鸡蛋、蜂蜜、凉开水,备好面粉,用一口大瓦盆按照她习惯的比例配料和面。累了的时候,我和姐姐或哥哥开始接替她的工作,而母亲会在短暂的休息后,开始准备下面的工序。油锅烧热后,我们开始搓馓子、拧麻花、擀油饼,母亲站在灶台前念着赞主的圣言,双手忙碌着将一串串均匀的面条变成金黄色得香脆的馓子;将一块块面饼变成香柔可口的“油香”,最可口的要数母亲炸的“油圈子”,可是每次总是炸的不多,母亲说“油圈”太费油了。 开斋节的早上,母亲起的特别早,因为她要在奶奶没有起来前进行沐浴,并为奶奶温好水,将水房的炉火生的旺旺的,免得奶奶在沐浴中受凉。当我们起床的时候,母亲将即将摆上午饭饭桌的食物如数家珍的分类摆在盘子中。奶奶总不会忘记的事,那不知从何时延续下来的习俗-----用桃仁、果干、葡萄干、桂圆、枸杞、沙枣、红枣、糖等配置的八宝茶,家中不论大人小孩,每人一个。 上寺礼拜和上坟祭祖是男人们的事情,当我后来在别的穆斯林地区才知道,女人也可以上寺、上坟,只是上寺上的是女寺。在清真寺不停的邦克声的催促下,父亲拿着一条大长白毛巾,带着我们上寺礼拜。人们按照教义的规定,在水房中先进行小净再进行大净的洗礼,以清除周身的污秽和心中不干净的各种妄想。我每次沐浴,不论什么季节,总是怕冷,等洗完后觉得到没有什么,到现在还是。未成年人沐浴奶奶告诉我们洗个“小满堂”水就可以了。就是挂一桶水,从头到脚冲洗一遍。这样我们的沐浴就特别的简单,后来阿訇告诉我这是不对的,具体为什么我至今没有搞清楚。 清净身心后,人们陆续步入清真寺的大殿。大殿的木制地板上铺着各式各样的地毯和毛毯,都是以“亡人”的名义送来的,以超度另一个世界中亲人的灵魂。听完阿訇对古兰经的宣教后,人们开始进行朝礼,接受真主的慈明,向真主忏悔自己的错误,请求真主的宽恕,祈求真主的保佑。清真寺上的洗礼和祈祷后,人们纷纷来到亲人的坟前,在阿訇低沉而凄凉的诵经声中,追忆着亲情的思念,感受着灵魂的接触,祈祷真主给亡故的和活着的人们平安幸福。 当我们一身粉尘的回到家中已是中午时分,三根玫瑰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飘荡在房前屋后,寄托了无限的思念,期盼着亡人闻香而至。托缕缕飘渺的青烟,带去给亡人的问候。母亲和姐姐们早已准备好开斋的午宴,一家人围着桌子在说笑中感受着真主赐予的这一切。母亲这个时候总是忙碌着给桌子上加菜加饭,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正式做在桌上与她的儿女们共同团圆的吃过饭。忙完桌子上的事情后,她就又独自回到厨房很随便的盛碗饭菜,做在厨房外屋的小床上默默地吃着,看着我们欢快的样子,偶尔她会端着碗出来看看我们又微笑着离去。开斋饭结束了,姐姐们洗刷去了,我们在母亲的安排下,开始挨家挨户的送“油香”,这一天村子的人们都相互送“油香”以表达节日的祝福。送完油香母亲每次总是将我们吃剩下的菜分类盛在小盆中,让我们送给村里比较穷困的孤寡老人或残疾人。 普天下的穆斯林们伴随着开斋节,一年一年的重复着,年年如此。村口依旧飘荡着悠悠的清香,四季忙碌的人们此时又在为一年一生而祈祷。沐浴、礼拜、祈祷,当面西叩首时,满目的期盼,用最虔诚的“举意”为家人们祈祷。 天高云淡,雁嚎南天。我准时回来了,不再调皮,工作不再忙碌……。今天我为你开斋妈妈!小河水清澈见底,枯草凄凄的坟边青碑依旧。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