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当年红军爬雪山,用它补棉袄。--------” 今天我摘下被罩,换上新的正要往上缝的时候,拿着针线包忽然想起了童年时的这首歌,这歌声似乎在我的心中还在荡漾着---- 。如今唱着这首歌,泪水溢满了眼眶。因为针线包承载着当年革命先历的风霜,拥有它,人们闹革命,打江山;拥有它,人们度过了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有了针线包,出门不用愁。破了补一补,烂了缝一缝。别看它小,作用可大呢。正因为有它,人们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一个个胜利。针线包,确实是当年那个时代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用品。 如今,虽用处不太大,但有时还用得着。虽然社会上物质富裕,商品琳琅满目,可一针一线还是离不开的。比如袜子破了,需要补一下,裤缝开了,也需要缝一下。针线包,不仅红军长征时离不开它,而且人们至今也还用的着它。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把它作为传家宝,祖祖辈辈继承下来了。利用针线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利用针线包,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看到了针线包,就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看到了针线包,就产生了对前辈的敬仰和爱戴之情。可想而知,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艰苦朴素过着清贫生活的。 现在我家仍还存有一个针线包,那是母亲生前留给我的。并说,有用得着的地方,作为女人嘛,哪能不缝补呢?我听了母亲的话,便将针线包一直珍藏着。今天,看见了它,就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她当年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情景。想起了天下多少母亲就是这样辛勤劳作,为自己的儿女尽心尽责。他们缝缝补补,操劳一生,养育了多少孩子。他们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真的很不容易。 记得在小时候,我们兄妹五人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白天繁忙劳动,夜间在灯下做细活。全家大小七、八口人,又要吃饭,又要穿衣,全靠母亲一人料理。那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劳累!可如今,我们做一点活,就感到很累,很疲惫。相比之下,母亲是如此的贤惠,如此的值的敬佩!那年月,少吃缺穿,甭说辛苦,就连买线的钱都没有,还的靠我二哥每天劳动完之后,在空余时间自己捻线才用。哪有现在如此的方便。可怜二哥一生劳累,早早命丧九泉。母亲中途又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她坚强地挺过了自己的一生。生活中丝毫没有减弱她的缝补习惯。自家子女本身就多,后又给别人家喂养大三个孩子。如此的煎熬,如此的辛苦,母亲的一针一仍旧还操持着。眼前的针线包,就足以证明母亲的一生勤劳,母亲的勤俭节约。 我们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走在街上,外人见了很羡慕!觉得不像是手工做的,而像是缝纫机制作的。针迹很均匀,并都是直直的一条线。可见,母亲的工序如此精致,如此细腻!那年月,家里没有缝纫机,母亲又无钱去求人,只得自己学着做。针线包,随了她一生,也为我们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直到母亲去世后,还留有母亲制作的衣服,有母亲缝制的被子。 母亲的针线包里放着一些大小号的针和普通的线,另外还放着一些各种颜色的纽扣和五颜六色的细线,煞是好看!原来那扣子是捡拾来的,细线是母亲用染料染泽出来的,用的时候为方便。看似一个小小针线包,里面却包含着母亲一生的心血。那针和线就是她精心劳作的见证,那密密麻麻的针迹,就是她一生的劳动成果。看到它,就想起了母亲勤劳的一生。针线包,是传家宝。从母亲的手里,传到了我的手里。那不是一个包,而是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时时敲醒我谨记母亲的一生。那勤劳的人生、那朴实的风格在我的心中一直散发着,流淌着---。每每拿起来,我沉思良久----。我决定要将这风格发扬光大,并继续延续下去。至少让下一代人铭记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并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小小针线包,不忘过去苦。当年用处大,如今也少不了。拥有针线包,优良传统要记牢。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