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丰子恺的这句话莫名地让我产生共鸣感。蓦地想起罗大佑唱的那首歌:"苍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 家,是故乡,亦或是家园,还是精神归依的处所,我不得而知,但大多数时候是三位一体,有时更倾向于后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儿的家,想必是和心爱的女子组成的家。可是,这个家如何?这个家是两个人落脚的地方,可以遍布全世界,但没多久便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两个人的相遇,便组成了一个家,但人的本性是不羁的是闯荡的,于是两个人分开。为何?一个人是孤独的,但两个人在暖黄的灯光下无言以对,岂不更孤寂?!人于是在相遇别离之中徘徊,似乎每一个地方都可为家,但真的可以永久为家吗?我想无论问多少次都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既行何日回。''看到杜宇,不免感慨,这位望帝一定是痛恨自己的,家园寂灭,山河破裂,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杜鹃啼血,大概是后人们为其蒙上的悲剧性色彩。国家沦丧,无论是谁都会心如刀割,与啼血并无两样。杜鹃向北啼叫,那沙尘飞扬的北方想来是它的归依之所,只是辽阔的北部,哪儿才是它的家呢?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儿的归家,便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可这个家呢?人会随着岁月的增长,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的时刻才特别热闹。留下的人体态赢弱,步履蹒跚,在黄昏的日子里,隔着暗暗的窗帘,窥视外界,独自等待飘零的日子。然后,这个家灭了,化为虚无。当人们想回归时,才发现人去楼空--家已不再。 人们总以为守护孩子在的地方便是家,可那又如何呢?孩子仲有长大的一天,那时,这个家相必无处可寻吧! 人真的是不能沉湎于过去!家是什么?一个灰暗而不可复制的梦境吗?那只是专属与每个人的梦! 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廿年都恍若一梦。家在何方?梦又在何方? 苍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