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A:每当我坐下时,无论何地,我都会进入全身放松的状态。这是一种彻底放松的感觉,就像没有骨架的软体动物一样。与其说是坐在椅子上,倒不如说是瘫在椅子上。 B:这说明你对你所处的世界放下了戒备,你信任你所处的世界会给你带来安全。 A:不,我所处的世界并不安全。你说的世界太过庞大,我就当做是一个空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危险。所以我并不认为我所处的空间很安全。或许你会说,沙漠无人区对我来说是安全的。 B:你也误会我了,我不会那么说的。你所说的安全与否,取决于环境。而这个环境,又取决于环境中的人。如果把你放到桃花源里,就算洪水来了,你也是安全的,就像你说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危险。现在看来,有些绝对了。 A:我知道这个道理。人性是复杂的,但也有句成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只不过呆在了一个对我来说不安全的空间罢了。 B:的确,环境很重要,环境中的人也同样重要。 A: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这两点的影响,快乐和悲伤都是自己的事。从另一个方面看,快乐受到影响的程度较小,悲伤则相反。通过或大或小的影响,悲伤总能转化为快乐。因为悲伤是表现出来给人看的,在这个飞速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已无暇顾及他人或自己的悲伤了。 B:悲伤是一种演出,因缺乏观众,所以失去了意义。 A:对。快乐才是生活中的主旋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二 A:曾经受过许多莫名其妙的委屈和误解,有的只能怪自己,有的真的与我无关。 B:过去的是由偶然和必然组成,或许都让你碰到了吧。 A:对于我这个相信命运的人来说,不存在偶然。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必然的。 B:哈哈,那就更容易理解了。那些委屈和误解是你命运中的安排,既逃不掉,也推不掉。 A:那好,我们就来谈谈命运。 B:你我皆被命运捉弄,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A:你说的这句话就很有聊头。人们总爱把不好的命运叫做被命运捉弄。 B:我不得不打断你,按照命运这个词语本身的解释,命运没有捉弄任何人,因为生来注定。你懂我的意思吗? A:我懂。命运和一切抽象的东西一样,难以解释。 B:按照我们两个的逻辑来看,那些所谓改变命运的人,只不过是被命运改变了。 A:不,命运没变。那些人变或不变,都是命运。 B:现代的人一般不相信命运,总以为自己可以主宰世界的一切。经历了挫折和磨难,才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主宰。此后,便开始对世界产生敬畏,也知道了世上有种不知名的力量。这种抽象的力量就被有些人称为命运。有了敬畏,才会懂得人生。你呢?你是哪种人? A:我说过了,我相信命运。 三 A:我觉得所有的正常人没有一个是好静的。 B:嗯,你这个前提很好。正常人都喜欢热闹,当然我不是说自称好静的人不正常。所有自称好静的人,只是没有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份热闹罢了。 A:人类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热闹容易,安静也容易。 B:你好静吗?或者说你是那种自称好静的人吗? A:看情况吧。我睡觉的时候绝对好静。 B:呵呵,我说的是心理不是生理。 A:我也说不清楚,应该是好静的时间长吧,也或许不是。人们不总是呆在反方向想着正方向吗? B:哦? A:比如说我,人多的时候我向往着清静。真正清静了孤独又迫使着我向往热闹。这世界就是一个辩证的世界,正反两边都要适度,不偏不倚。 B:这是不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A:是。中庸之道其实就像一根独木桥,稍有不慎跌下去就是万丈深渊。象你我这样平衡感极差的人,最好还是“一边倒”。 B:你说的那根独木桥是指“为人处世”吧? A:是指为人处世。从前用天平来代替独木桥,后来发现天平的形容太失真,倒不如独木桥形容的确切。 B:是啊。天平只能形容我们生活中自己的那些琐事,偏了可以扶正。例如安静与热闹的问题。独木桥形容的确切,任何一个动作都需小心。 A:恪守中庸之道,太过拘谨。 B:所以你说的很对。你我这种平衡感极差的人还是我行我素的好。只要坚守原则,你我终不会犯错。 四 A: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终生郁郁不得志。前者基本定型,后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分为两种:一是不得己志,也就是不能完成自己认为的志向;二是在其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例如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 B:哈哈,你这是个问题吗?很好回答,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A:不不不,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不谈命运。 B:那就用那句最家喻户晓的话:上帝关上了你一扇门,自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A:不不不,这与门窗无关。我不是在说他们各自的成就,而是想谈谈他们追求理想的坎坷路程。 B:就你举的四个例子而言他们都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们的理想之路充满了荆棘。我真的很想知道,每一个“失路之人”是否都会像汪峰唱的那样,不管遭到了什么样的挫折与打击,依然会赞美未来,相信未来。 A:在刺骨而凛冽的大风中,你会听到我赞美未来的呼喊。 赞美未来,相信未来,只是想给自己留有一个希望。往大了说,是想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勇气。只要希望多于失望,哪怕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失望,那也比在失望中猛然跌倒的好。 B:你说的还不算完美。我觉得应该在追求理想之路上,抹去希望和失望这两个词。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做到宠辱不惊。 A:如果把你的想法灌输到他们四位心里,那就不会有那些经典诗词的存在了。 B:你说的只对了一半。他们真的如我所想的话,最多不会有悲愤之作流传。以他们的才华一定会有更多的其他类型的诗作流传于世。假如我的假设成立,对我国的诗词文化而言,也绝对是一大损失。 A:不过,你的想法也没错。因人而异吧。 3013.12.17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