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写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湖北写作网 杂文 查看内容

读书札记

2015-2-10 00:39| 发布者: huacuoh| 查看: 4043| 评论: 0

摘要:     人老了,特别是心态先老了,面对皓首苍颜、雪鬓霜鬟,也只有“与流水而说平生,向落花而谈心事”的份了。偶尔还有“江山还我,俄惊变幻于沧桑;花月成灵,不散悲欢之魂魄”的感叹了。      闲暇之时, ...
  

  人老了,特别是心态先老了,面对皓首苍颜、雪鬓霜鬟,也只有“与流水而说平生,向落花而谈心事”的份了。偶尔还有“江山还我,俄惊变幻于沧桑;花月成灵,不散悲欢之魂魄”的感叹了。
  
  闲暇之时,看一些古书,从温习《史记》、《汉书》,到浏览《资治通鉴》,到品味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到咀嚼《清史稿》,来打发一些时光,来体会人世间的风云际会、沧桑变迁。
  
  在苍凉的心境下,往往生出“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伤感。人总会老去、死去;无论是史籍记载的指点江山的英雄豪杰,还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
  
  看史书,会触发许多的感喟:好多事情,特别是历史事件,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裁定,它不能只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是历史的标准,还是道德的标准,还是政治的标准?
  
  在玄武门事件中,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杀了嫡亲的侄儿,哥哥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弟弟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连叱咤风云的父亲李渊看到这违背天理人伦行为,也徒唤奈何。看到儿子、孙子被杀,也屏声敛气,不发一言;或许只有内心滴血哭泣、肝肠寸断的份。
  
  从人伦、道德的角度,李世民一定会站在道德的被告席上,受到道义的审判;但历史却不是简单的对错题,我们还可以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来考量。历史也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原谅了弑兄杀弟逼父的李世民,甚至颂扬李世民。有时果断与残忍,冷血与柔情,英雄与屠夫,是很难有明确的界线的,关键是你看问题的角度,从民族的、国家的角度,或许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由此,也想到许多的开国之君,他的使命是巩固政权,只要巩固了政权,做些出格的事情,都能获得谅解。
  
  司马迁在悲愤中,为韩信深鸣不平,或许是因为他自己的命运和韩信一样,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但从巩固政权和社会发展来说,历史上总有令人叹惋的悲剧人物作为牺牲品,或许牺牲更有价值,韩信大概也不例外;起码获得的是同情,而不是谴责。
  
  由此,还想到用艺术的浪漫手段来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这里面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受折磨而死的宋徽宗。李煜哀婉凄恻的词,动人心魄,让人赞叹;亡国之君,被俘毒死,令人叹息。宋徽宗更是如此,绘画书法造诣颇深,但治国却让人不敢恭维,所以后世有“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之叹。艺术与政治有关联,但又有不同。艺术为政治服务,但艺术代替不了政治,它们是表与里的关系。何况艺术和政治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浪漫与现实,智慧与计谋,情感与理智,多情与无情,想象与手段,务虚与务实。这些都是不同的。
  
  由此,还想到非帝王的李白,虽有济苍生、安黎元的雄心壮志,但真做官,恐怕要折耗其诗仙的名号的。
  
  也似乎可以看到:书是人写的,总有作者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司马迁说:据实实录,使善恶自见。班固说,司马迁是“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其实还有作者的喜恶在里面,司马迁对韩信,对项羽、李广等悲剧人物都寄予深深的同情。连司马迁自己也说,写文章是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抒发内心的忧愤,才写出有分量、有内涵的文章。
  
  当然,光有忧愤,也不易写出好文章,还要有写作的能力。
  
  许多年,许多人,许多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被人遗忘了。但总有几个人,还会想起,还会翻翻那些书,想想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唏嘘叹息良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北写作网  

GMT+8, 2024-4-20 11:17 , Processed in 0.0656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