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写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湖北写作网 杂文 查看内容

点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改革

2015-2-9 23:52| 发布者: junmeng| 查看: 661| 评论: 0

摘要: 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工作有一个老大难——庸官难治——只要干部没犯什么错误,即使不干什么事,组织上也莫可奈何。“不到年龄下不了,不犯错误动不了”长期困扰干部人事工作。这种现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有 ...

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工作有一个老大难——庸官难治——只要干部没犯什么错误,即使不干什么事,组织上也莫可奈何。“不到年龄下不了,不犯错误动不了”长期困扰干部人事工作。这种现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有了改变,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阐述,指明了改革方向。而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亦提出,扩大“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试点。可以预期,开展相关试点探索也将呈现更为积极、广泛的态势。(人民网 1月27日)

“如果能畅通正常‘下’的渠道,让干部感受到保位子的压力,显然有助于解决职务疲劳、权力寻租甚至形成团团伙伙等问题。” 某位在“正科”的职位上已经盘桓多年的组织部长如是说,她深知长期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干部的积极性极易消磨。

因为缺乏用人激励机制,公务员队伍庞大,一直以来,只要提拔当上了领导,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享受当官的各种优越,所以众多的“聪明人”不是把精力用在干好工作上,而是将心思用在了如何去疏通关系,找靠山上,所以才会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实实在在干工作的人是“老实人”,却也是吃亏的人,“老实人”是被用人机制伤着的人。

因为缺乏用人惩戒机制,还有一些官员,抱着“不求上,只求稳”的心理,在工作中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庸碌无为,即使不干事,不到年龄,组织也无可奈何。

相信随着领导“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改革,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增强,充分激励其责任担当意识,改变“庸懒散浮拖”作风,变消积为积极,变无为为有为,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也会生机蓬勃、焕然一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北写作网  

GMT+8, 2025-4-26 14:51 , Processed in 0.0409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